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
2010年中国•国际第8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2010年中国•国际第8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

论坛纪实

   来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发布时间:2019-05-25     分享:

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纪实

  2010 年11月19日~22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武警卫生部、中国灾协救援医学会、国际SOS总部联合主办,《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社、北京市卫生局等承办,武警总医院等单位支持的“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纪念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实践与理论国家级继续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卫生部应急办公室及医政司、总后卫生部医疗局、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领导,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业务骨干,以及来自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洛杉矶大区急救总部(EMS)、芬兰卫生部、国际SOS总部、新加坡、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等急救组织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武警医学院院长王发强少将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广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韦波教授主持,并特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先生为特邀主持。康辉先生的专业特长和谦和、稳重且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为本届论坛庄重的学术氛围增添了活跃气氛。论坛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支持,新华社、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生命时报等均派记者参会报道。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马晓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虽因故未能参会,但为大会发来了贺信;美国心脏协会(AHA)、世界卫生组织北京代表处(WHO)、挪度公司总部(Laerdal)等发来的贺信中,都高度赞扬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在灾害医学救援方面所做出的成绩。

  本届论坛主席、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急救专家李宗浩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科学敬业、诚信学习,肩负起医学救援的时代重任”的报告。李教授指出,“愈是现代化的城镇社区,愈是文明程度发达的今天,人类遭受的灾害愈多,频度愈高,危害愈大。这一系列特征,也就构成了当今面对灾害挑战的医学救援的时代特征。” 李教授还指出,“2010年的论坛加入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纪念当代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众所周知,心肺复苏(CPR)被喻为全球‘第一救命技术’,是常态下个例和灾害时群体医学救援的核心技术,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公众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1960年,美国的沙法、柯温霍文创立的这项技术经历了半个世纪,现已风靡全球,得到一致赞同,CPR是20世纪在全世界普及得最广泛的技术。2000年以美国心脏协会(AHA)为主导推出了《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今年10月发表了2010年的新版,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技的进展全面的作了展示。今年是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CPR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普及,挪威人挪度·奥思曼据此研制的‘复苏安妮’功不可没,我们绝不能忘却这些创始人的伟大功绩!我时常怀念我敬重的良师益友、CPR事业的先驱者沙法教授(Peter Safar),他的人格力量、科学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李教授最后强调,“医学救援,是一个与国家安全、公众健康密切相连的严肃主题。在当今广泛受到社会、学界关注的大趋势下,我们更要强调它必须遵守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在现代科技指导下进行行业建设和学术发展。它不是时尚,也不要做秀,是‘关爱生命、科学救援’令人为之投入献身的一项伟大事业。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灾害的严峻形势在向我们挑战,我们自第一届至今已参加了八届救援论坛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研讨、实践这个重大课题,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与时代的重任,将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 李宗浩会长科学、富有激情的精彩讲演,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和赞扬。

  本届论坛一如既往地紧密围绕“关爱生命,科学救援”的宗旨,紧扣“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主题,开展学术研讨。20日在主报告会场,国务院应急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教授就当前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医疗急救工作发表演讲;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长侯世科教授以亲身经历,结合海地、汶川、玉树地震医学救援实践,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教授以“和平方舟”及江河湖海等救援人员现场抢救第一手资料,精彩、生动地对灾害医学救援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

  美国芝加哥的大会刚结束,美国心脏协会的代表即风尘仆仆地专程赶到论坛会场,就“201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进展”向与会代表作了详尽介绍。美国洛杉矶大区急救总部(EMS)主任弗兰克林教授就美国急救体系的发展及洛城灾难预案制定、实践发表演讲;来自芬兰卫生部、日本、新加坡及国际SOS总部的代表,我国香港消防署急救总长梁少康、救护学校黄新年校长等专家从全球、地区的视角介绍了现代救援医学的最新进展。

  21日的两个分会场——“应急管理与灾害救援”、“临床救治、心肺复苏”,精彩报告内容也是不断迭出。如第三军医大学黄显凯教授的“损害控制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 ,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院长、许煊主任的“儿科医生与灾难及其应急预案”、“儿科医生与恐怖袭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温州医学院卢中秋主任的“百草枯急性中毒治疗热点及科研方向”,海军总医院王立秋主任的“脑复苏进展”、美国弗兰克林教授的“洛城消防急救队伍在海地的救援”等报告内容同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很大反响。

  报告会间、会后的讨论环节气氛异常热烈。与会代表就常态下发生的急症事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群体伤害如何开展医学救援各抒己见,为救援医学事业今后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建言献策。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AED)普及应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要尽早出台免责法等。与会代表要求论坛主办方尤其是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汇总后向卫生部等主管部门及时反映,并能得到落实。

  本届论坛另一重大内容(亮点)是,会议召开之际恰逢国际上隆重纪念当代心肺复苏问世50周年。纪念活动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并发布美国心脏协会(AHA)更新的《201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约有4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学者、关心城市社区医疗救援的人士参会。我国参加芝加哥会议的华西医院曹钰教授在会议结束当即赶到论坛会场就“2010国际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发布会最新报告——2010年11月19日美国会议”的内容与参会代表分享急救最新进展。李宗浩、钱方毅教授作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新观点”专题报告,较全面解读2010年AHA CPR & ECC指南,尤其是更新要点。

  论坛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还将近年来为CPR能在国内更好开展所做的工作向与会代表做了介绍。几年来组织邀请国内从事心肺复苏的专家除学习翻译2000年、2005年指南外,更主要的是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编写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指南;2009年在协会刊物《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开辟专栏,连续5期刊发心肺复苏指南后,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此次在论坛上经过两个分会场的讨论,最后在全体会议讨论达成共识。按照大家要求协会送交卫生部主管部门审定,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将我国多年来我们自己在此领域中的实践与提升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指南尽快出版。

  本届论坛着重对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海地地震、玉树地震、鹤岗矿难、王家岭矿难、舟曲泥石流、巴基斯坦洪灾以及对临床危重症抢救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提升。由于绝大多数报告人都是直接参与救援的专家学者,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报告,高水平的真知灼见,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本届论坛不仅为救援医学界的同道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展现了国内外救援医学成果、为医界同仁提供了集中详尽了解国内外现代救援医学进展,更是在大视野、广层面上的学术实践研讨。

  会间会后,论坛组委会还安排中外代表参观了北京急救中心、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国际救援队等。

  论坛历经8载,科学敬业、诚信学习、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学术风格,高水平的中外学者齐聚会场演讲、讨论,普遍反映在当今相关学术会议中是不多见的,应该说论坛会议内容对我国救援医学事业的开展和创立良好的学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会后数日内,各大媒体在显著位置相继报道了本届论坛的会议内容。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谓圆满成功。

会议新闻稿

  2010年11月19日~11月22日,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联合举办的“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医学论坛暨现代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实践与理论国家级继续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务院应急办和卫生部、民政部、国家安监总局的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和国内香港特区医学救援临床专家,以及来自美国、英国、芬兰、日本、新加坡的海内外四百多位救援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作了精彩演讲。

  中国·国际救援医学论坛始于2003年10月国际减灾日期间。是年春季发生的“SARS”警示我国应大力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学救援,一批在急救、灾害领域工作的医学专家发起创立适合中国国情、接轨国际的现代急救医学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国际救援医学论坛”。通过“论坛”,尽快转变囿于围墙的医院急诊、城市常态下的急救理念、模式、科技及运作。这是大急救观念和现代急救灾害医学在我国首次以论坛的形式,全面反映当代国际医学救援的最前沿的进展,受到温家宝总理及卫生部领导的重视,医学卫生管理者的欢迎。论坛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八届。

  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灾害事件频发。2008年“5.12” 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11.21”黑龙江鹤岗市特大矿难事故,今年“3.18” 
王家岭矿难、“4.14”青海玉树地震、“8.8”甘肃泥石流重灾以及今年1月12日国外的海地大地震、7月爆发的巴基斯坦洪水等灾害医学救援实践中,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工作者,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初步形成了救援理论。国内外在急救医学、心肺复苏、心血管病、重症抢救的临床实践和2010年国际急救指南的制定修订也都有了进展。

  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纪念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学习研讨由美国心脏协会(AHA)主持制定的《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即新指南)。AHA十分重视在中国的这个论坛,因为论坛召开正值AHA在芝加哥举行纪念活动和新指南的发布,无法赶来参会,为此发了专电,“对于中国同行在医学救援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对推动中国心肺复苏工作做出不懈努力表示由衷的敬佩。”并派专人专程带来最新版本资料于会议次日赶到北京,作了代表AHA的重要的学术报告。心肺复苏(CPR)医学的创始人彼得·沙法教授不仅是CPR,也是灾害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沙法的学生李宗浩教授深情地回忆这位大师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尤其他在1989年首次到访华后,对中国医务人员在现场心肺复苏上的作出的巨大成绩表示钦佩并寄以深切期望,中国是一个组织十分良好的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CPR上一定会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第八届论坛,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近年来在这些领域的最新成果。论坛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会长王发强、韦波教授主持,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致开幕词。国务院应急办、应急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教授,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长候世科教授等就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发表演讲。侯世科教授所率领的团队一年来在上述灾害救援中以超强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关爱生命、科学有序救援”顽强拼搏,发扬了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近年来,我国的海军卫勤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平方舟”号是由中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首艘万吨级远洋大型医疗船,肩负着海上国际医疗援救的艰巨使命。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教授就“和平方舟”作了介绍,对江河湖海的水系灾害救援作了专题报告。我国香港急救总长梁绍康、助理总长黄新年先生就香港急救的发展作了专题演讲。

  此外,美国洛杉矶大区急救体系(EMS)主任弗兰克林教授就美国急救体系的发展及洛城灾难预案制定、实践发表演讲;美国心脏协会派出的代表就刚刚闭幕的新指南发布会直奔本次论坛,带来了在美举行会议的最新录像资料,并且权威、科学地介绍了201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进展;芬兰、新加坡以及国际SOS救援中心等专家分别就电子信息科技在急救医疗中的应用,新加坡医疗急诊体系的建设发展及飞行中的医疗急救等做了相应报告。

  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医学论坛堪称国内外救援医学领域行业学术活动的一场高水平、前沿的学术盛会。讲者均具在此国内外领域中有影响的专家,有丰富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听者认真负责,讨论生动活泼,会风严谨。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国内外医学救援的行业建设,促进救援医学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合作以及成果转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大急救观念的传播和现代急救灾害医学的发展具有长足而深远的影响。

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马晓伟贺信

贺 信

  欣闻“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隆重开幕,我谨代表卫生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救援医学领域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地问候和衷心地感谢!

  近年来,我国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事故多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屡有出现。在这些重大事件处置中,医疗卫生系统的同志们不畏艰险、不辞辛劳、不曾怨言,以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为抢救伤病员生命、维护群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这对救援医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志们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 本次论坛秉承“关爱生命、科学救援”宗旨,国内外救援医学领域的群贤云集,通过交流与探讨,必将更好地促进救援医学事业健康发展,对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 马晓伟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段大奎贺信

贺 词

  中国•国际救援医学论坛自2003年10月举办第一届以来,中国医师协会即作为主办单位之一,至今已历经8个年头。我个人无论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会长还是一位资深的老医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救援医学论坛,亲历了它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当今全球正面临严峻的各种灾害的挑战,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创立发展现代救援医学,不断提高现场抢救技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中国•国际救援医学论坛每届举办均有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医界同仁踊跃参加,在论坛上进行讲演、讨论和学术交流,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专业水准都在不断提高,权威性和影响力也得到提升。 本次论坛召开之际我因出差在外,虽不能到会聆听专家们的学术报告和参加交流,但我相信,本届论坛的内容和意义会更为丰富、重大。一年多来国内外接连发生了海地地震、玉树地震、鹤岗矿难、王家岭矿难、舟曲泥石流、巴基斯坦洪灾以及近期上海发生的11.15特大火灾事故等诸多灾害,大家的讨论和建议会更加热烈、中肯;今年又恰逢当代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2010国际急救指南刚刚发表,可以想见高水平的报告和真知灼见的论述会十分精彩。

  衷心预祝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殷大奎

2010年11月16日

世界卫生组织贺信

贺 信

  论坛主席、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浩教授: 欣闻“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开幕,我谨代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对论坛的召开致以衷心祝贺! 近些年来,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我要说的是中国政府在应对汶川和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向世界展示了其高效指挥和现场救援能力。中国的医学救援队更是反应迅速,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同时,中国政府对周边国家开展了支援,充分体现了国际大家庭的人道互助友爱,我们对此深表钦佩。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健康组群的牵头机构和联合国灾害管理组的成员,努力致力于帮助成员国家加强,提升灾害准备,响应,和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的卫生应对能力。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医务人员在医学救援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组织的医学论坛必将进一步提升该领域的救援能力。

  衷心预祝2010年中国•国际第八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

高级项目官员 裴雷博士

2010年11月18日

 

AHA贺信

 

 

李宗浩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致开幕词

科学敬业、诚信学习,肩负起医学救援的时代重任

  去年十月,在成都举行了中国•国际第七届救援医学论坛。论坛以清晰的灾害救援的历史脉络,使我们认识到愈是现代化城镇社区,愈是文明程度发达的今天,人类遭受灾害的种类愈多,频度愈高,危害愈大。这一系列特征,也就构成了当今面对灾害挑战的医学救援的时代特征,而传统的医院围墙内的急救急诊难当重任。

  共识,是源于2003年首届论坛的主题《我们在创立一项伟业,建设发展现代救援医学事业》以来的历届讨论、实践,追溯到 1996年我国早期就此公开发表的论著《创立发展救援医学》前后的二十年,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志在此领域开拓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现场实践、科研教育、理论创立等方面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初获成果。

  尤其近八年来,救援医学论坛活跃着一批应急管理、医学救援专家,有当时主管急救的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有中国武警总医院院长现任武警医学院院长王发强教授等,我们一起参加了2001年4月27日中国地震灾害救援队(即对外称国际救援队)的发起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总理受旗仪式。自2003 年底,国务院“一案三制”即国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到2007年我国应对法的颁布,从中央领导同志,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现任中国红十字会华建敏会长到国务院应急专家组长闪淳昌教授,从时任卫生部高强部长到应急办、医政司等都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指导。2004年后,各地应急机构相继建立,使现代医学救援工作的创立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2008年10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在中央及卫生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依法成立, 2009年在各项程序审批完成后,协会启动工作,至此标志着我国医学救援行业和学科已基本形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也自2009年与原来的兄弟协会共同主办论坛。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及协会理事、广大急救同仁们对协会的领导、支持、关心下,协会已展开工作,论坛是一个重要的平台。

  今年的论坛加入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纪念当代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众所周知,心肺复苏(CPR)被喻为全球“第一救命技术”,是常态下个例和灾害突发群体医学救援的核心技术,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公众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1960年,美国的沙法、柯温霍文创立的这项技术经历了半个世纪,现已风靡全球,得到一致赞同,CPR是20世纪在全世界普及得最广泛的技术。2000年以美国心脏协会(AHA)为主导推出了《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今年10月发表了2010年的新版,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科技的进展全面的作了展示。今年是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CPR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普及,挪威人挪度•奥思曼据此制造的“复苏安妮”功不可没,我们绝不能忘却这些创始人的伟大功绩!我时常怀念我敬重的良师益友、CPR事业的先驱者沙法教授(Peter Safar)的人格力量、科学精神。

  现在,对城镇社区常态下个体和灾害突发事件群体伤害的医学救援队伍在不断扩大,十几年前少有问津的灾害医学救援,学术、会议、论坛及教学、培训似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尽管在行业建设学术进展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但毕竟当年我们形单影孤的救援,如今引起了社会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是令人欣慰的。我们希望同行们的参与。事业只有遵循五湖四海、科学民主的原则,才能得到发展;做人要有科学敬业、诚信学习的品德才能立身。我们不赞成将凝重的救死扶伤、高尚的医学救援事业视为名利平台,甚至伪称国家社团。

  医学救援,是一个与国家安全、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严肃主题相连。在当今广泛受到社会、学界关注的大趋势下,我们更要强调它必须遵守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下进行事业建设和学术发展。它不是时尚,也不要作秀,是“关爱生命、科学救援”的令人为之投入献身的一项伟大事业。 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灾害的严峻形势在向我们挑战,我们自第一届至今已参加了八届救援论坛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研讨、实践这个重大课题,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与时代的重任,将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论坛主席李宗浩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