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1日
协会活动协会活动

永远的科普大家——纪念高士其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发布时间:2015-11-17     分享: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报社联合举办的永远的科普大家——纪念高士其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于2015年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泽民,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及各界来宾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他1931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他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高士其先生早年投身医学科普事业,他以伤残之躯,一生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和科普小说、科普小品,200多篇科学诗歌,汇编成20多本书,总计达到500多万字。高士其是在用心著说,以生命创作,是永远的科普大家。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教授演讲

 

李宗浩教授向座谈会捐赠图书仪式

 

    为纪念高士其诞辰110周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教授特意撰写并委托湖南出版社出版了《永远的高士其》一书,全面的回忆了与高士其先生32年的师生情以及高士其的精神和生活、创作态度,鼓励当前的科普工作者向先驱们努力学习。并在演讲中表示,在信息化多媒体时代,繁荣科普创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士其被疾病瘫痪缠绕了60多年,他在艰难岁月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超人的毅力,创作出《菌儿自传》、《生命的起源》、《天的进行曲》、《生命进行曲》等数百万字的优秀科普作品。把他与前苏联的伊林、美国的阿西莫夫和英国的霍金相比,尽管个人的生活道路和历史背景不同,但从对人类的贡献而言,高士其完全可以与他们一道,站在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行列里。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演讲

 

    国家卫生计生委宋树立副司长在讲话中说,一位科普大家能够启蒙几代人,这就是科普的力量,这就是科普大师的力量。宋司长在讲话中还说,百度和中国科协做了一个民众的科普需求调查,第三季度调查表明,75%的人对健康信息有需求。在八个知识领域当中,医学科普知识的需求占到了第一位。多年来,在众多科普专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特别是健康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8年的6.48%,到2013年的9.48%,通过5年的努力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是和我们规划的2020年健康素养达到20%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演讲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座谈会上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蔡元培先生当年曾经写过“论中国人的道德修养”,他希望从道德修养方面来提升中国人的素养。高士其呕心沥血,创作了大量接地气的科普作品。高士其先生和蔡元培先生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让国民成为有修养的人,有文化知识的人,有健康体魄的人。高士其身上肯定是有着一种精神的,而且高士其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的医学界,高士其的精神之光甚至也不仅仅应该照耀科学知识分子们。因为他把科学知识分子和文化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责任结合的非常好,这对我们中国当下的所有知识分子都是有影响的。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教授演讲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座谈会上说,高士其先生在进行科普创作时,态度非常严谨,这种尊重科学、敬畏科学的精神,对于今天的科普宣传非常重要。最近一些年来,为什么有些骗人的宣传,还有那么多人去参加,去信?很重要的一点,一个是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一个在演讲的技巧上能够吸引听众,而且很容易办到。而我们的有些科普传播者在这方面可能不如他们。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在科普知识的传播技能能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让科学之声占领制高点

 

 

 

协会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