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11日
协会活动协会活动

急救专家李宗浩谈王家岭矿难救援:世所罕见堪称奇迹

   来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发布时间:2010-04-12     分享: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浩做客新华网,谈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图为嘉宾听取网友提问

 

  从3月28日13时40分透水事故发生,王家岭矿难就成为我们每天关注的焦点,而115名工人成功获救被誉为是“创造了中国抢险救援史奇迹”。那么,王家岭矿难抢险救援目前的进展如何,115名工人成功获救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这次救援对于我们国家今后的灾难救援能力建设将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关注王家岭矿难抢险救援的广大网友提出了很多他们关心的问题,盼望能够得到解答。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从王家岭矿难现场赶回来的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首席急救专家李宗浩,请他就这些问题和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毕竟他们在井下有8天8夜,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可以说是暗无天日,也可以说是在难以想象的环境下,尽管我参加了很多次抢救,但对他们的恢复不能用常态来想,应该想得多一些,想的更细一些。目前来讲,都能够进食了,其实出来第二天就可以进食了,但是我们没有让他们进食,因为这么长时间胃肠功能处在很差的情况下,他很饿,吃了之后对身体不好,一定要从生理盐水开始,不要更多的营养,尽管他们非常需要营养,但是消化和吸收不了,现在都能够进食了,通过自然的进食就可以把问题解决,现在还是流食、半流食而且是少量、多吃,现在总体情况来看,都非常好。当地的医护人员花了很大的心血,尽管我们是协作他们,卫生部的专家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

  我过去不喜欢用奇迹两个字,但是我这次也赞成用这个字“奇迹”,因为可以这样说,据我有限的知识,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你可以想象,8天8夜在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下,第一批救出来的工人应该是这次115名工人当中比较重的,昨天我见到了第一批救出来的第一个工人,他们大部分在水里泡着,但是这两天恢复的很快,所以第一批救出来的人恢复的很快,他现在很愿意吃,但我们要保护他们,控制饮食。

  我个人的体会,第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党、政府的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决心,这个事情是很难做下去的,因为救援牵涉到很多的部门,要调动很多的救援力量和器材,依靠单一部门是不行的,因为我在现场也看到了,从国家安监总局的总局长到山西省委政府,我特别感动的一句话就是,被救出来的工人说“共产党不会不管我们的”,这句话很真实。

  因为这次救援不像瓦斯爆炸,它是非常严重,时间很短,这次是那么长的时间,这是一个。第二,抢救是在井下,这就涉及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和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是盲目的抢救,所以工程救援这块也是做的非常好。这次在抢救的环境、抢救的对象、抢救的难度应该比以往的都难很多,从这次抢救中,我们要很好的总结,从我们医学上也要进行很好的总结。昨天上午和(山西)省里面的同志也商量,以后要搞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理论才能指导实践,通过一次次的救援和成功经验以及吸取的教训,我希望能搞一些研究。

  2010年4月12日11:00,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浩做客新华网,谈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图为嘉宾做客新华网访谈直播间。新华网 陈杰摄

  我们工人自身的顽强同时在底下有效的组织起来,这是非常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总讲身心健康,他们有效的组织人流休息,同时有效的想办法减轻、消耗,不是做一些没有效果的工作,我觉得这是非常感动人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他们这种坚强,也不会觉得这么好的效果,体现了一种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科学有序、减轻消耗等等的非常成功的经验。

  还有一个就是突发事件,更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懂得在现场抢救,这个协会也是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出现各种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而成立的。这次多多少少我们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这次去的卫生部研究班成员都是我们协会的骨干,我们希望在医院外的抢救,在专业抢救上不断的提高。同时,我希望我们的协会为公众普及理念、知识、技术也能够起到作用。

  我认为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通过这件事情对我们国家的各种灾害,在医学救援上要做一个研究课题。刚才我讲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理论能知道实践;第二、要开展规范的培训教育。现在大家对急救教育都很重视,我很高兴,但是很乱,也不规范,要规范的向公众开展培训教育;第三、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把一些预案做的更切实实际一些。因为现在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呢?一是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社会,现代化的人群也是依赖的人群,家里面的公共卫生要处理,饮水、粪便等等。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上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应该有更大的投入,同时也要做一些法制、体制、机制很多的工作。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