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急救行动前奏急救行动前奏

紧急呼救

   来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发布时间:2011-04-21     分享:

1) 对紧急呼救的认识

  “紧急呼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公共电话号簿上,占据首页、醒目处,均列该国、该城市的紧急呼叫电话号码。各国各地的通讯体系,都可免费拨打呼救号码。城市社区公共场所,也多有当地紧急呼救号码赫然在目,使于一旦需要,立即拨打。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社区生活工作模式的相近相似之大趋势,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交往地域的日益广泛和频繁,紧急呼救号码的国家、国际统一与单一,已成为必然走向。

       在城市生活的常态下,危重急症患者对医疗紧急呼救的需求是占很大比例的;有关人身安全对警察体系求救也占很大比例;发生火灾等灾害及相关急需消防部门救援的事例也不在少数。所以,上述三大类的呼救,构成了城市常态下的基本需求内容。而这类呼救,也越来越多地需要两个甚至三个部门同时甚至联合出动,在美国以医疗呼救为例,需要救护车支援时,也多有消防部门(救险车)的配合,有时还需警车一起出动。

       一旦城市、社区或某个局部地域、部门发生灾害导致群体伤害时,即非常态下的突发公共事件下,则往往是三个部门的同时出动。所以,“统一接警,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迈向与现代国际社会紧急呼救号码统一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工作模式的必由之路。

       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应该学习、汲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与财富,应该采取分享与共赢。同时,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之充实与提高。在此问题上,必须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绝不允许以部门利益、更不准以个人利益为原则,在城市安全尤其奥运会更是如此。

2) 我国的呼救号码

  目前,我国使用了3位数的属于公共紧急呼救的号码有若干个。分别属于公安体系警察部门的,即通常指的“匪警”——110,同时也有属于公安体系消防部门的即通常指的“火警”——119,同时也有属于公安体系的(北京)交通管理部门的即通常指的“车祸”——122;以及属于医疗卫生体系的急救中心(站)的即通常指的“急救”——120,以及属于中国红十字会用于救护、救助、救灾而使用的专用急救号码“999”(北京)。

       我国呼救号码的发布、使用并为广大民众逐步接受,尤其近些年来迅速广泛使用,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上述五个号码,为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就全国而言,公安体系尤其是110、119几乎已为全社会所知。我国医疗急救号码“12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卫生部,根据国家通讯网自动电话号码编号,按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及急救工作的需要,于1986年1月发布文件,规定“120”为我国医疗急救呼救号码。全国第一个使用“120”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北京市于1988年,在北京急救站基础上兴建的北京急救中心建成开展工作后,启用了“120”,而原来为北京民众熟悉使用多年的急救号码555678,仍保持辅助使用几年后才“退役”。因为急救号码为广大民众熟悉,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120”的创建、使用,与“110”、“119”相比,其覆盖影响、辐射力度相对较低。根据北京对“120”的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直到1996年,北京城区近郊居民“尚有42%的居民不知道‘120’急救电话及其功效。”同样,也因主管部门对于“120”的认识的差异等诸多原因,发生了一些差异及误导,在实际使用中有一些必须认真对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十分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该城市的“120”设在急救中心或某家医院,这并不意味着该急救中心或医院拥有了“120”,拥有了支配危急病人(资源)的“所有权”。显然,这种“意味着”是极其错误的,导致急救网络不健全甚至缺乏,在某些城市出现了“抢病人(资源)”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借”急救车等违法事例,这是以病人生命、健康为代价来争得部门利益的违法、极不道德行为。

       “120”的电话使用情况,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急救网络体系的健全、完善与否,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城市法制建设的文明程度,因为“没有比救死扶伤更富有人道友爱的精神了。”

3)当前“120”与“999”呼救号码上的误区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人口增加,交通繁忙,急救网络、抢救半径问题愈益突出。北京市的“120”由于是设在具备医院功能的急救中心,网络体系的不够健全、不够规范等诸多因素,无法满足市民对常态下危重急症所需,和非常态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处理,因此中国红十字会根据国际国内红十字会的重要的传统业务,考虑到救护、救助、救灾对整个社会的现实需要,经国家邮电部批准,将3位数的号码“999”作为红十字会救援的专用号码,于1999年首先在北京地区使用。

       北京“999”呼救号码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相应专业急救机构和网络的出现、形成。在一个大城市中,如果急救网络很不健全、急救半径过长,等待救援的时间太久,有相应的机构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急救网络,在市政当局统一领导下,为公众服务,共同来组织城市急救网络,在急救工作中协调补充、完善现场急救是适宜的正确的。

  事实证明,自2001年北京“999”开展工作的几年来,为首都常态下的民众急救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也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及公众的认可。它是符合“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的原则的。发达国家即使经济实力颇为雄厚、政府投入较充足的情况下,也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相关单位,参与城市社区的急救。如德国著名的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不仅参加了地面的专业急救,成为重要的急救力量之一,而且发展了空中急救。非政府组织(NGO)的号称“欧洲救命星辰”的法国空中救援总部(DRF)其空中急救几乎覆盖了整个德国,除了直升机外还有轻型喷气救护包机,并经常跨洲越洋,使德国的专业急救之实力在欧洲走在前列。

  我们提倡所有有能力开展现场急救的医疗机构及其他单位,积极参与急救工作。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急救社会化的大势所趋。关键是政府及主管部门应给予很好的倡导、管理、组织、协调,共同来进行城市急救体系的研究和开展专业民众的急救培训。

       当前在医疗卫生系统内存在着一个误区(或者说是偏差、误导):呼救号码的统一,不是从事急救工作部门的单一化、垄断性,不是只能由政府、卫生行政机构领导下的城市急救中心才能承担急救重任,在医疗急救上更不是只能存在“120”而取消“999”,而是在为首都北京市民日常急救及非常态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的大原则下,更广泛地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来参与急救,完善急救网络建设。在适当时候,“110”、“119”、“120”、“122”、“999”必将会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号码。相信将来,全球也将会使用一个统一的呼救号码!